这位干部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,大权在握,但他并未因此生出骄纵之心,始终恪守党的纪律,一心一意主持经济体制改革大业,为人民群众某福利。他对后人的教导也很严格,从来不会给子女们特殊关照,更不许其利用自己的权威闯前途,他的名字叫田纪云。
田纪云生在一个殷实的家庭,父亲是一位优秀的知识分子,在当地的小学任教员。原本他们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,但1937年下旬,日寇突然入侵华夏,残害百姓、践踏河山。父亲对此很是不忿,于是带着几个儿子投身抗日武装中,保家卫国。日伪军在田家人手里吃了不少亏,不禁恼羞成怒,随即集结重兵围剿他们,田纪云为了躲避迫害,只得离家四处流浪,幸得亲属收留才不至于饿死荒野。
后来他被送到抗日根据地,参加了八路军,他当时年纪尚小,只有12岁,无法上战场,便被上级首长安排到后勤部门做杂活。2年后,他被送到军区开办的小学读书。1945年,田纪云加入党组织,同年秋又进入中学学习。19岁那年,正值国共在徐州激战,他主动请缨上前线,被分配到救援队工作,主要负责将伤员从前沿阵地运到后方医院救治。
建国后,他前往贵阳市主理财政部门日常事务,次年转调文教系统任职,1953年进入贵州省政府财政厅工作,在此期间,田纪云积累了大量基层管理经验,个人能力愈发出众。可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,再接再厉的时候,动荡降临了,他被指认为“右派”,受到严重冲击,一度被下放到基层改造。1969年方才获得正名,被调到四川任革委会,统筹财经、商贸诸事宜。1981年,因为表现突出,思想觉悟高,他被党中央调到北京,任国务院副秘书长。
1983年,经由邓公批准,54岁的他正式晋升为国务院副总理。这个职位的分量是非常重的,牵动着各省市自治区的神经,马虎不得!田纪云绷紧神经,打起十二分精神处理每一件经手的要务。遇到不懂、不了解的问题,他从来不妄下论断,而是将秘书局的同志们请过来,集思广益,商讨最稳妥的解决方案。
田纪云任用干部以能力和品行作为第一考察点,溜须拍马、办事不牢靠的,他最是讨厌。除此之外,他多次在内部的办公会议上强调,身为党员,要保持纯洁性,将为人民服务作为首要目标,只想着升官发财的,还是早点回家种红薯吧!
田纪云本人一向很是节俭,那时在国务院会议室开会,喝茶是要收钱的,每次两毛,他舍不得这么“挥霍”,就一直喝免费的白开水。1986年,有人提议将会议室里的桌子由方形换成圆形,这样美观、时尚一点,但田纪云觉得太浪费了,没有任何实际意义,就否决了这项提议,将钱省下来用到别处去。从周总理开始,国务院的接待标准一直都是四菜一汤,后来有人私自加了菜,田纪云闻讯后,便批评了他们,及时刹住了这股铺张浪费的风气。
每当下到地方去搞调研的时候,田纪云都会与其他领导人挤一辆车,减少公务用车的出勤次数,这样能省一笔油钱,大家坐在一起说说笑笑的也能增进感情,途中遇到工厂、工地,他会搞“突然袭击”,下去看一看,收集第一手资料。到了地方省机关、市机关,他要求一切从简,吃饭、住宿按规定接待,不许“超越”规格,出行的时候更不许封路、警车开道,以免打扰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。
2003年,他卸下重担,正式离休,晚年一直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,很少在出现在大众视线中,现今93岁了。田纪云与妻子育有四个子女,他们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,从来没有享受过一丁点特殊待遇,衣食住行与普通人家的孩子并无二致。田纪云为了避嫌,不许他们进体制内工作,鼓励他们去别的领域闯荡。子女们谨记田纪云的教诲,离开校园后各自从事不同的行业,都做出了不凡的业绩。
田纪云生在爱国家庭,成长在共产主义阵营,工作在革命队伍中,可谓是根正苗红的无产阶级战士。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与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,帮助人民政权从一穷二白走向富强,让亿万老百姓摆脱温饱的困扰,过上了物质充裕的小康生活,我们应当永远感念这份恩情,牢记这位干部的付出!(甘肃质量信用网据快资讯)
|